本橋所處地貌單元為黃河沖積平原及河流地貌,附近地形起伏較大,東南地勢略高??缭胶拥蓝蝺砂斗植加羞B續(xù)的人工堤,河段內由主槽和河灘組成,河槽底寬37.3m,由于主槽邊坡坍塌,現(xiàn)狀河道主槽邊坡約為1:7。橋址附近村莊密集,大部分為耕地,局部為鹽漬化荒地、水塘濕地。
橋址區(qū)勘探范圍內地層為第四系全新統(tǒng)沖積層及第四系上更新統(tǒng)沖積巖,巖性包括黏性土、粉質粘土、粉土及粉砂、細砂。
橋址區(qū)附近地下水位為第四系孔隙潛水,地下水補、逕、排條件較好,地下水補給主要以大氣降水及河流的側向補給為主,排泄條件以地面蒸發(fā)為主,地下水年變化幅度一般2~3m。
本橋樁基樁徑為1米,墩身采用圓端形實體墩,橋臺采用T型橋臺。橋梁上部結構為1-32m+2-24m+3-32m槽型梁+6-24m預制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T梁。6孔槽形梁采用支架法原位現(xiàn)澆,6孔24m簡支T梁,采用架橋機架設。橋上設置雙側人行道,通信、信號電纜槽,采用玻纖聚酯電纜槽,并設置避車臺、圍籃、吊籃、檢查梯、檢修平臺等。